濕地是地球上zui為重要的生態系統類型,具有巨大的環境功能和效益,在提供水源、補充地下水、抵御洪水、調節徑流、蓄洪防旱、控制污染、調節氣候、控制土壤侵蝕等方面有其它系統不可替代的作用,被譽為 “ 地球之腎 ” 。
濕地地下水生態觀測蒸滲儀 通過地下水位模擬控制系統、精準稱重系統、根系觀測單元、氣體通量觀測單元、溶質在線分析單元等,原位( In-situ )觀測或異地( Ex-situ )模擬觀測地下水位變化( 0 - 2m )與濕地土壤蒸散、滲漏、降雨及溶質運移的即時(高時間分辨率)動態變化關系,研究分析濕地土壤水通量、溶質通量、氣體通量、持水狀況等與地下水位的動態關系,適于三角洲、河灘及洪泛平原、泥炭地、高山濕地及其它地下水位較淺(常年一般維持在 0 - 2m )的土地類型。
圖一 原位( In-situ )濕地地下水生態觀測蒸滲儀
由德國UFZ環境研究中心Meissner教授與德國UGT公司研制(Patent-No.: 19907462 ),利用公司特制的原位取土系統采取原位濕地土柱,采用精確的地下水控制系統,可精確重現真實的野外條件。原位濕地地下水生態觀測 蒸滲儀直接安裝在濕地現場(如圖一所示),蒸滲儀底部經由平衡水箱通過壓力轉換器和流量表直接與外界環境(河流或湖泊水體、濕地地下水)相通。異地可以安裝在遠離現場濕地的實驗場(比如研究所院內等),原位地下水位經由實時水位監測和數據無線傳輸,及時在線調控蒸滲儀水位(如圖二所示),使蒸滲儀水位一直保持與原位濕地水位*。如果目標水位(原位水位)與蒸滲儀內的水位相差1cm或以上,地下水位模擬控制系統會自動觸發調節機制,使蒸滲儀與原位濕地水位始終保持*。
1. 原位土柱
2. 溫度、 TDR 、水勢等傳感器及溶液取樣器等。
3. 地下水水位
4. 濾層
5. 稱重系統
6. 平衡箱
7. 儲水罐
8. 調節閥
9. 數據采集器
圖二 安裝在異地試驗場的
地下水位模擬控制系統的調控機理為:當水位出現不*(相差 1cm )時,首先關閉蒸滲儀和平衡水箱的閥門,然后向平衡水箱注水(或從中抽水),注水水源來自儲水罐(抽出的水會存放在儲水罐)。此后關閉儲水罐和平衡水箱間的閥門,打開平衡水箱和蒸滲儀間的閥門,使得蒸滲儀和平衡水箱水位進行平衡。此過程反復進行,直到蒸滲儀水位達到目標水位。
每分鐘即可稱量記錄一次。不僅是降雨、蓄水,還可記錄括露水、霜、降雪、沙塵等輕微輸入,使得即使是較小的蒸散也可記錄到。將 15 分鐘數據的平均,以減小風或野外動物的影響。水分平衡公式如下所示:
P Pond = Et ( Rout – Rin ) ± Δ S
其中 P 是降雨量, Pond 是表面蓄水, Et 是蒸散, Rin 是地下水流入, Rout 是地下水流出, Δ S 是持水量改變。
一旦水分平衡公式中各組分精確測量計算出后,溶質平衡情況可由如下公式計算出:
L = Cs × S
其中 L 為溶質輸入, Cs 為滲漏溶質濃度, S 為滲漏液體積
的技術指標:
1. 蒸滲儀規格:表面積 1m2 ,高 2m ;濾層 25cm ;可根據需要定制其它規格的蒸滲儀
2. 裝土類型:特別設計的濕地取土系統取原位濕地土柱
3. 高精度稱重系統,分辨率: 0.01mm ,采樣頻率 1min , 15min 平均一次
5. 高精度即時地下水位模擬控制系統,精確度 1cm
6. BTC-100 微根窗根系生態觀測系統(備選)觀測根系生長狀況
7. 氣體通量觀測單元用于測量分析濕地土壤 CO2 、 O2 和甲烷通量(備選):
l 氣體抽樣模塊具Baseline配置,可手動或自動定時切換測量大氣CO2、O2等氣體含量(baseline)和呼吸室內CO2、O2等氣體含量,從而更加精確地測量監測土壤氣體通量
l 內置溫度和大氣壓傳感器,溫度壓力自動補償,高穩定性、高精確度
l 氧氣測量分析:燃料電池O2 分析儀,不受水汽、CO2及其它氣體的影響,測量范圍1-100%,分辨率0.001%
l 二氧化碳測量分析:雙波段非色散紅外技術,測量范圍0-5%,分辨率0.0001%
l CH4 分析器(外置備選):雙波段非色散紅外技術,量程0-10%,精度優于1%,分辨率1 ppm/0.0001%
8. 在線原位測量分析總氮、硝態氮和亞硝態氮等
9. 傳 輸:無線傳輸,用戶可在 ENVIdata 服務器上下載;若用戶有固定 IP ,可
直接傳輸至用戶服務器
10. 傳 感 器:土壤水勢、 TDR 土壤含水量、溫度傳感器,可根據用戶要求選擇不同傳感器。
11. 安裝層數:標準 30 、 60 、 90 、 120cm 深處,每層均安裝各種傳感器。
的國外應用:
Doerthe Bethge-Steffense 等( 2004 )利用濕地蒸滲儀控制地下水狀況研究了 2003 年 2 月對德國 schönbergg Deich 和 W ö rlitz 濕地的地下水位、土壤含水量、土壤水量平衡(降雨、蒸散、滲漏等)進行了研究。在研究濕地采用梯度氣象站監測環境因子,包括土壤溫度、水勢、含水量,降雨,空氣溫濕度,地下水位傳送給蒸滲儀的控制中心。研究*直接得到了蒸散和滲漏,結果顯示濕地土壤含水率受濕地的地下水位動態影響,受蒸散影響有限。在水量平衡中,蒸散和滲漏使得土壤水儲量減少,而這是 2 月降雨無法補償的。
參考文獻:
1. Doerthe Bethge-Steffens, Ralph Meissner, and Holger Rupp (2004) Development and practical test of a weighable groundwater lysimeter for floodplain sites. J. Plant Nutr. Soil Sci, 167, 516-524
2. R. Mei ß ner , M. N. V. Prasad, G. Du Laing and J. Rinklebe ( 2010 ) Lysimeter application for measuring the water and solute fluxes with high precision. CURRENT SCIENCE, VOL. 99 NO. 5 601-607.
3. R. Mei ß ner and Manfred Seyfarth (2004). Measuring water and solute balance with new lysimeter techniques. SuperSoil 2004: 3rd Australian New Zealand Soils Conference, 5 – 9 December 2004, University of Sydney, Australia. 1-8